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412|回复: 2

海岱楼

[复制链接]

19

主题

6

回帖

243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243
发表于 2025-4-12 14:21:5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淄博新区景观地标。

位于淄博齐盛湖公园,海岱楼采用汉代建筑风格,共为九层,总建筑面积11642平方米,总高度67米,其中台基层高7.8米,台基以上高59.2米,为齐盛湖公园的东西中心点和新区城市核心轴线的北侧端点。

海岱楼作为齐盛湖公园的制高点,统领整个园区,十二景,结合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植物风貌,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。

------------
齐盛湖海岱楼是位于淄博新区的齐盛湖公园的项目,是中心城区最大的城市公园娱乐景观楼。

齐盛湖公园以海岱楼为中心,形成一个环状的景观带,东侧以自然休闲景观为主,西侧以人文景观为主,互为连通,将成为淄博新城区最让人期待的靓丽风景。海岱楼建成以后,一二期的湖面就可以打通连接。到时候,市民朋友就可以坐船游览整个齐盛湖。

在齐盛湖二期公园中,海岱楼是一颗璀璨的“明珠”。它以挺拔的身姿矗立在湖面上,静静俯瞰这片土地上的日新月异。通往海岱楼的台阶仿照古代宫廷设计,呈现出恢弘大气的感觉,而“蓝海青岱”四个字,正是说出了湖水与海岱楼交相辉映的别样景致。

海岱楼的牌匾悬挂于顶层中央。牌匾是一座建筑的点睛之笔,让建筑沉淀出浓厚且富有诗意的文化气息,同时也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。中国建筑强调对称,对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原则。海岱楼的门窗借鉴古代形式,对称花纹简约而又不失格调。棕色的边框在阳光照耀下散发古典之美。

来源:淄博词典·地名词典(zbcd.cn)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

主题

6

回帖

243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243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4-12 14:25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
【古诗词里的海岱楼】古词:蝶恋花·海岱楼玩月作

《蝶恋花·海岱楼玩月作》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所写的一首词。该词上片由水中之天想到广寒宫阙,下片从仙游之境回到登楼所见。全词即地写景,缘景生情,色彩瑰丽,情思悠长,是一首融浪漫想象与绘画技巧于词篇的豪放之作。

原文

千古涟漪清绝地。海岱楼高,下瞰秦淮尾。

水浸碧天天似水。广寒宫阙人间世。

霭霭春和一海市2。鏊戴三山3,顷刻随轮4至。

宝月圆时多异气。夜光一颗千金贵。

折叠编辑本段注释
1. 玩月:亦即赏月。这首词是作者知涟水军期间,登当地名楼--海岱楼赏月时的感怀之作。

2. 海市:即我们常说的海市蜃楼。

3. 鳌戴三山,系我国古代神话。"三山",指海中的仙山方壶(一曰方丈)、瀛洲、蓬莱

4. 轮:指月亮。

词牌

蝶恋花,商调曲;原唐教坊曲名,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:"翻阶蛱蝶恋花情"为名, 又名《黄金缕》、《鹊踏枝》、《凤栖梧》、《卷珠帘》、《一箩金》。其词牌始于宋。双片共六十字,前后片各四仄韵。

作者

字元章,号襄阳居士、海岳山人等。汉族,后迁居湖北襄阳,长期居润州(今江苏镇江)。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,高 祖、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,其父名佐,字光辅,官至武卫将年。其母阎氏,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。曾任校书郎、书画博士、礼部员外郎。善诗,工书法,擅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等书体,长于临摹古人书法,达到乱真程度。初师当时某位秀才,后是欧阳询、柳公权,字体紧结,笔画挺拔劲健,后又转师王羲之、王献之,体势展拓,笔致浑厚爽劲,自谓"刷字",与苏轼、黄庭坚、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。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,尤工水墨山水。以书法中的点入画,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,人称米氏云山,富有创造性。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《向太后挽辞》、《蜀素帖》、《苕溪诗帖》、《拜中岳命帖》、《虹县诗卷》、《草书九帖》、《多景楼诗帖》等,无绘画作品传世。著《山林集》,已佚。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《书史》、《画史》、《宝章待访录》等书中。

赏析

词的上片,首先从海岱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。"千古"一句,总写涟水全境形胜之处。涟水为水乡,当时境内有中涟、西涟、东涟诸水,黄河夺淮入海亦经此地,且东濒大海,北临运河,水乡清绝,故以"涟漪"称之。然后特出一笔,写海岱楼高,拔地而起,"下瞰秦淮尾",以夸张之笔,极写此楼之高。

"水浸"二句承"下瞰"而来,转写水中浸沉着的碧天;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联想到"广寒宫阙",接触到"月",从而为下片写月出作好铺垫。"广寒宫",非实写,是由水中碧天联想而来。上片用笔,皆"人间世"三字上凝结,"广寒宫"也是为修饰"人间世"而出现的。

词的下片写"玩月"。但首句却不去写月,而是写"海市"。但这首词中的"海市"乃是虚写,实际上只是写海,从而为月出再次作辅垫。如此再三铺垫之后,终至,"鳌戴三山,顷刻随轮至。"

而最后两句:"宝月圆时多异气,夜光一颗千金贵。"则是真正写"玩月""夜光",指月亮。夜光又为珠名,故以"一颗千金贵"称述之,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。这两句,前句重其"异",后句重其"贵"。因其"异",始见其"贵"。古人把月视为群阴之宗,崇拜备至。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幻想与评价。

这首词气魄宏大,选材造语奔逸绝尘,给人以玲珑圣洁之惑。如"鳌戴"两句尤为沉着飞翥,有超逸之妙。此词风格堪称豪放,深得苏轼、王安石等大家的赏识。

来源:淄博词典·地名词典(zbcd.cn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

主题

6

回帖

243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243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4-12 14:29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
【名人与海岱楼】米芾与海岱楼

宋绍圣四年(1097)至元符二年(1099),米芾在涟水军使任上,利用公余闲暇时间,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书画作品,其中有不少是在“海岱楼”题写的。如诗有《中秋登海岱楼作》、词有《减字木兰花 · 涟水登楼寄赵伯山》《阮郎归 · 海岱楼与客酌别作》《蝶恋花 · 海岱楼玩月作》、画幅有《云山图卷》等。由此可知海岱楼是米芾在涟水用以观风赏月、会友酬客、吟诗赋词、作书绘画的场所。

海岱楼原址在涟水何处?据响水县政协文史委于2011年辑编的《古云梯关》一书称:海岱楼就是云梯关景区内的望海楼,米芾曾在此登楼观海。

查清光绪十一年阮本焱编纂的《阜宁县志》,可知所谓望海楼又名“平成台”,为清乾隆初年间河道总督完颜伟所建,道光年间,完颜伟的裔孙麟庆复督南河,曾视察云梯关,写成《平成济美》一文,收入到《鸿雪因缘图记》中,文曰:“平成台在海安厅属云梯关外禹王宫后,阿阁三重,丹青绮合,为余叔高祖卓亭公建以望海。公讳完颜伟,乾隆初以东河总督权篆南河,额即公所手书也”。所谓望海楼与米芾经常登临的海岱楼没有任何关系,惟一有关联的,乃云梯关所在行政区划在清以前隶属于涟水县范围而已。

事实上,海岱楼是米芾来涟后自己创建的,它建在涟水军城,这是不容置疑的。

明代书画收藏家张丑所著《真迹日录》卷一中,收入了米芾在涟水写给某友人的一通信札,题为《奏计帖》,信札中写道:“(芾)到此作海岱楼,得蒋、张诸公诗驰上,日暇求我公大句,以光陋邦,何如?造次惭悚惭悚,芾顿首再行”。“陋邦”指得就是涟水,因涟水处于海隅偏僻之地,缺少人文交流,故而米芾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每每谦称军治为“陋邦”。宋拓《绍兴米帖》收存的《葛叔忱帖》中有“涟,陋邦也”即是明证。米芾建成海岱楼后四处向友人求诗,不仅有蒋、张诸公。还有刘泾、程俱、薛绍彭等人,其目的就是想要改变涟水的闭塞孤陋局面,振兴人文交流之风。

米芾将所建楼取名为“海岱” ,是指涟水形胜于东海与岱宗之间。他在《涟水军唐王侍御廟记》中用易卦来诠释涟水军所处的地理位置,称“海岱维涟之郁堤山,在长淮底,是其象。”所谓“郁堤山”指得是涟水北面的郁洲山,又称朐山。被视为岱宗的余脉向东延伸到海里。其时涟水军境域很广,据宋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涟水军“北至海州朐山县决水沟一百四十七里中流为界”;此正合“山上有泽”之“咸”卦,由此卦象,他想到“君子以虚受人”,便频频寄函给友人为海岱楼题诗,他写信给吴江县令程俱说:“军宅枕岱一支,左海八十里在目中,真伟观也”。程俱则有诗云:“故人尺素来天际,颇忆当年任守垒。……寄书五湖夸海岱,入眼沧溟无百里。军城崪兀枕青山,地脉遥从岱宗起。题诗要为写高阁,播扬意欲先糠粃。”(见程俱《北山集》卷五《和傅冲益次涟水》)仔细品味程俱的诗和米公的文,就可以感觉到,“海岱楼”即建在涟水军城。

米芾所说 “左海八十里在目中”,意为登上海岱楼,可以看八十里外的大海。左为东,左海即东海,由此令人想起在北宋时期,涟水军城东有“左海门”。宋神宗熙宁八年(1075)秋,时任临淮主簿的张耒赴海州公办,取道涟水,写了一首《过涟水》诗,诗中有“左海门前灯火盛”句,元丰八年(1085)夏,苏轼由常州赴登州任职,途径涟水,写下《蝶恋花·过涟水军赠赵晦之》词,也有“左海门前酤酒市”句。据淮安地方文史专家荀德麟先生告知,北宋时期左海门前的涟河在军城东南入淮,是当时运盐河的组成部分,向北可达海、沂、密州,是热闹繁荣的大码头。由此,笔者生发联想,米芾说的“左海”,不单是指“东海”,可能也是指“左海门”吧?如是,“海岱楼”或许就是建在“左海门”上的阁楼。米芾登临其处观风赏月,亦能看到东海,但在八十里外,毕竟太远了,所以在他的诗词中,对大海并没有具体的描绘,仅在《蝶恋花·海岱楼玩月》中出现“霭霭春和生海市,鳌戴三山,顷刻随轮至。”词句。既是玩月,何能看到海市?显然这是想象得来的句子,并非实写。米芾诗词中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绘,恰恰是绕着涟水城南东去的淮河。如《阮郎归·海岱楼与客酌别作》:“双双鸳鹭戏萍洲,几行烟柳柔。一声长笛咽青秋,碧云生暮愁。钩月挂,绮霞收。浦南人泛舟。娟娟何处烛明眸,相望徒倚楼。”处在苍茫浩淼、波澜澎湃的海边是不会见有如此安谧恬静的景象。

黄河夺淮,最早出现在北宋熙宁十年(1077),河决于澶州曹村,北流断绝,河道南移,分为二流,一合北清河入海,一合南清河入淮,但在第二年,也就是元丰元年(1078),朝廷组织人力堵塞原决口,黄河又复归故道。夺淮仅有一年时间,出海口是不可能出现在现云梯关遗址上的。到了南宋建炎二年(1128)十一月赵构为阻止金兵南进,令东京留守杜充西决黄河,黄河再此南流,注泗入淮,形成黄河长期夺淮的局面。即便在此时出海口已迁移到现云梯关遗址,但只是显现出因黄河泥沙淤积形成云梯状的自然景观,并不存在名副其实的关口。真正设关是在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,为防倭入侵设大河卫,在此建立关口与兵营,这跟米芾自建海岱楼完全不靠边。

米芾还有一《焚香帖》留存于世,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,该帖是写给友人薛绍彭的函信,信中表述的很清楚,“雨三日未解。海岱咫尺不能到,焚香而已。日烦不能昼眠,又少人往还,惘惘。足下比何所乐?”米芾日常起居生活在涟水军宅中的瑞墨堂,所谓“咫尺不能到”,表明海岱楼距离瑞墨堂不远,但也不是紧挨着,当有一段距离,否则,即使是“雨日”也是可以到的,“咫尺”不过是一种夸张说法。海岱楼是否建在“左海门”上,笔者也仅是一个推测,但有一条可以肯定,海岱楼建在涟水军城,应确凿无疑。

通过上述考证,我们可以看到,米芾在涟水建的海岱楼根本就不是望海楼,也不在云梯关。《古云梯关》一书中有关章节的作者,完全是不顾历史真实情况,用移花接木、偷梁换柱的手法将云梯关望海楼景观附会到米芾身上,甚至篡改米芾《中秋登海岱楼作》诗题为《中秋登云梯关海岱楼作》,让宋代的米芾穿越到清代的云梯关登楼望海,以图借用历史名人效应,来提高本地旅游景区的知名度,这是站不住脚的,也是不足取的,惟博知者哂笑矣。
------------
米芾草书作品赏析《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》

[内容摘要]米芾草书作品赏析《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》,又称《中秋诗帖》,纸本,纵25.2厘米,横36厘米。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。海岱楼位于涟水(江苏涟水),是著名的风景名胜,米芾时常登楼,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。在本诗帖中,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,好似银泻大地,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,孕育...

米芾草书作品赏析《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》,又称《中秋诗帖》,纸本,纵25.2厘米,横36厘米。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。

米芾草书作品赏析《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》

海岱楼位于涟水(江苏涟水),是著名的风景名胜,米芾时常登楼,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。在本诗帖中,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,好似银泻大地,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,孕育出宝贵的珍珠。在诗的后半,米芾则引“吴刚伐桂”的典故,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,不停地砍伐桂树,快速生长的桂枝,必定撑破月轮。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,无法充份施展。

在帖中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,中间加入一行批注:“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,信书亦一难事”,可见对书法求好的态度。涟水时期,米芾勤于练习晋人草书,此帖与《焚香帖》、《草书论书帖》都是其中的例子。另外,米芾也经常与薛绍彭书信往返,讨论购帖事宜、交换习书心得,或是品评论书,两人堪称最佳书画友。

米芾担任涟水军使(江苏涟水)期间,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。海岱楼在江苏涟水地区,是唐、宋时代十分著名的望海楼,自古以来,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最佳旅游景点,唐代诗人杜甫曾以“浮云连海岱,平野入青徐”来形容它视野辽阔、宏伟壮丽的景观。它在米芾的诗文中也经常出现,例如〈焚香帖〉(大阪市立美术馆藏):“雨三日未解,海岱咫尺不能到”,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,他登海岱楼所见迷蒙的景致。在另一阙词〈蝶恋花?海岱楼玩月作〉中,米芾也提到:“千古涟漪清绝地,海岱楼高。下瞰秦淮尾,水浸碧天天似水,广寒宫阙人间世。”并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“广寒宫”,诗人登楼眺望,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。

米芾草书作品赏析《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》

释文:中秋登海岱楼作。目穷淮海两如银。万道虹光育蚌珍。天上若无修月户。桂枝撑损向西轮。三四次写,间有一两字好目穷淮海两如银。万道虹光育蚌珍。天上若无修月户。桂枝撑损向东轮。信书亦一难事。

来源:淄博词典·地名词典(zbcd.cn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泰山云 ( 鲁ICP备18040151号-6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5-7 20:58 , Processed in 0.069610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4-2024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