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文学云作家报山东奇石
云朵儿山东花卉淄博词典
查看: 11861|回复: 0

“醉石”不是观赏石

[复制链接]

186

主题

21

回帖

632

积分

超级版主

积分
632
发表于 2017-5-26 22:13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在研究古代赏石文化发展史时,常有人将晋代文学家陶渊明请出来,也有人专门撰文论述陶渊明在赏石史上的地位,甚至将他抬到“赏石祖师爷”的高度,然而这些都是很值得商榷的。

人们之所以将陶渊明与赏石文化联系起来,并非是因为他有什么赏石诗文留世,或者有什么赏石事迹流传,纯粹是因为一方“渊明醉石”。

“渊明醉石”从何而来

据称《南史》载有:“先生弃官归,时往为庐山中,醉辄卧石上,其石至今有耳迹及吐酒痕焉。”


但这段记载多半来源于后世方志或野史,可信度不高,且非来源于正史,不宜作信史采用。



但这段话也并非毫无根据,因陶渊明好酒是事实,饮酒辄醉也多半是真的,醉后卧石的事情应该也是有过的,其醉石的故事与遗迹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下来,这才有了“渊明醉石”。


“醉石”的文化影响

“每寻高士传,独叹渊明贤。”在历史上,人们既对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品德所感动,又服膺于他恬淡的田园诗,由此对他的“醉石”行为也十分倾慕。


人们在拜访渊明旧宅时,也多半在旧宅附近流连忘返,吟诗题咏,而“醉石”自然也是历代文人们争相题咏的对象之一。


唐末诗人陈光《题陶渊明醉石》:“片石露寒色,先生遗素风。醉眠芳草合,吟起白云空……”



宋人项安世《陶渊明醉石》:“石君匪招陶,陶子岂知石。偶然一醉间,成此千年迹……”


清朝咏“醉石”诗以袁枚《过柴桑乱峰中,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》为佳:“先生容易醉,偶尔石上眠。谁知一拳石,艳传千百年……”


醉石,只是一块诗人醉卧过的普通大石,却不断被人拜访和吟咏,成为今天的景点和著名的“文化石”,这完全源于陶渊明孤高淡泊的品格和风流潇洒的行径。


“醉石”不是观赏石,陶渊明非“赏石祖师”

历史上,一般都把“渊明醉石”作为重要的文化石来加以赏析,而最早将其视为观赏石的是明代林有麟。他所著《素园石谱》载有:“陶渊明所居东里有大石,渊明常醉眠其上,名之曰醒石。”


《素园石谱》是一部赏石图谱,作者林有麟的编撰并不严肃。他将“渊明醉石”收入书中,并根据臆想绘制了图片,又不知因何故而将“醉石”改为“醒石”,足见其乖谬。



当今也有一些人常将陶渊明拉进赏石队伍里来,称他为“赏石家”甚至“赏石祖师”,并以他的“醉石”为例,这是典型的“拉郎配”。


首先,“醉石”仅仅是一方普通的大石,不是观赏石。它只是陶渊明喝醉了酒用来躺卧醒酒的卧具,不是用来观赏的。


其次,“渊明醉石”的行为不是赏石活动。陶渊明虽是与石头发生了亲密接触,但其心思全然不在石头上,而是在“我醉欲眠”。我们若将陶渊明与石的关系诗化,也不过是“谁知片石多情甚,曾送渊明入醉乡”罢了。



再次,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没有任何与赏石有关的文字,缺少赏石的最直接证据。陶渊明喜欢田园风光,喜欢饮酒,这些均见于其所作之诗中。那么如他爱石,则不会不在诗文中留下痕迹的。


总之,“渊明醉石”是一块重要的文化石,但却并不是观赏石,陶渊明也不是赏石家,更非“赏石祖师”。



节选自《陶渊明与醉石》,详见2016年《宝藏》杂志第11期。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山东奇石网 ( 鲁ICP备18040151号-6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11-1 08:12 , Processed in 0.066871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4-2024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